心靈小憩 > 無限延長的青少年期——電影《披薩、啤酒與煙》、《25瓦》
無限延長的青少年期——電影《披薩、啤酒與煙》、《25瓦》
作者:陳韻琳

有兩部跟南美青少年有關的電影:《Pizza Beer & Smokes》與《25 Watts》,無獨有偶的,都是雙人導演,觀點也都很類似,蠻能讓我們體會南美反應出來的青少年問題。 

《Pizza Beer & Smokes》雖不是阿根廷導演Adrian Caetano和Bruno Stagnaro聯手執導的處女作,不過,的確是他們非常早期的片子,這部片子導於1998,描述三個同出同進的青少年死黨,結夥搶劫的故事,這三個青少年,胸無大志,只愛漫無目的的閒晃,在披薩、啤酒、香菸中享受著朋友間的義氣。因著他們所求無多,所以每一樁搶劫案也都稱不上大案子。 

電影敘事在一次又一次的搶劫中推進,原本可能是日復一日的重複著搶劫的單調貧乏,卻因其中一人的女友大腹便便、他即將作爸爸,而使劇情出現張力。 

現在多了一個女人與孩子要養,怎樣可以繼續維持著披薩、啤酒、香菸的閒晃日子?當女友與日後的孩子需要安定,怎樣繼續搶劫的生活?當女友不滿他的義氣之交,覺得是他朋友害了他,他怎樣在女友和朋友之間取得平衡? 

尷尬的是,男主角並不想賣力找工作,他認為解決方案是,大幹一票後從此不愁吃穿;偏偏在這觀念底下,他又得到了槍。於是悲劇就發生了。 

兩位導演以一次次搶劫事件來推動電影敘事,敘事中不曾指涉這些青少年壞到谷底無法挽救,甚至透過他們搶到跟自己同家鄉的老婦,又發現她心存慈悲的消解他們其中一人正在發作的氣喘症痛苦,便絲毫不肯傷害她的,只搶了她的錢,卻協助她安抵機場趕搭飛機。在這一段敘事中,導演刻意呈現了這幾個青少年善良的一面,以及懷念鄉下、卻更愛都市有無限發跡可能的心態。 

此外,兩位導演在敘事中也不曾指涉這幾個青少年選擇披薩、啤酒、香菸的日子,是因著經濟落後下的工作難覓,反而傾向表達是這三個青少年自己的決定,而青少年特有的同儕連結,又使他們彼此強化了對方的意願。所以,當男主角的女友一再央他為了即將出世的孩子,找份安定的工作,他敷衍著,騙她他已找到計程車司機的工作,卻背著她,一日日繼續進行著小小的搶劫,直到夜路走多終於碰到鬼,因攜槍想大幹一票,被警察射殺為止。 

烏拉圭新銳導演Juan Pablo Rebella和Pablo Stoll於2001聯合執導的第一部片子《25 Watts》,描述的是烏拉圭幾位即將從青少年過渡到青年歲月的小伙子,一天中所發生的瑣碎小事。 

電影中三個主人翁,正是在這種委靡不振中,讓自己的生活被隨機決定,一如地上撿到的一個壞掉的25瓦小燈泡,這樣的生活是無足輕重的。 

因此他們當中的一個,拿著上義大利語文準備考試做幌子,其實功課並不認真,他等待著跟他的義大利語文女老師談戀愛;另一個沿街閒晃,隨機著走進色情錄影帶店中找色情片來看;再一個跟女友早已沒感覺,但仍發生性關係,事後又交割「財產」劃清界線。 

眼見著他們三個主人翁分開後的各自生活,對長遠生涯是毫無規劃的,而當他們聚在一起時,更是言不及義居多。 

他們不是沒有被成人期待,父母輩當然希望他們可以養活自己,不用再花家人的錢,但他們的隨興、讓自己開心逸樂的性情,使他們工作都作不久長,隨時會把工作搞砸,但是,他們也不內咎、不在意。反正此時的他們,人生態度就是隨機而官能的。 

看這部電影會被幾個主角呈現出來的空洞、瑣碎、無意義感所煩擾,深深感覺著無聊,但這部電影其實敘事很嚴謹,鏡頭也處理的很客觀,加上黑白片效果,彷彿看著紀錄片一般,因此,導演是刻意讓我們在無聊感中,品味生命中最特殊的階段:即將邁向成人、卻刻意耽延著邁進成人世界、為自己負責的那段日子,這樣的日子,不管成人世界怎樣道德勸說、愛心鼓勵、紀律施壓都沒有用,完全得當事人自己想通人生是一條不歸路,只能跨進成人世界,從責任感中體會生命意義,才能解除空洞、瑣碎、無所事事的青少年末期。 

青少年時期的危機,舉世皆然,不分古今、不分中外,過習慣了不需要承擔生活責任、隨興而為的日子,有朝一日,突然從社會、從家人的期待中,發現自己不再有「混日子」的自由,要開始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時,那段時期的徬徨、茫然、消極抵抗與逃避,使他們呈現著一種委靡不振、被隨機遭遇決定的生活狀態。 

寫這篇文章的2007年,我正讀到若干文章,描述經濟從興盛步向衰退期的美、日、以及台灣等,「青少年期」的延長。因為工作比較難找,外加網路發達後帶給青少年、青年更多的「由書房外延的無限空間」,以及人際關係的網路化,使青少年與青年(大學畢業甚至是研究所畢業),寧可待在自己的房間足不出戶。他們要求的的確不多,只要三餐與一席床、一台電腦,與少少的零用錢,他們不結夥聚不為非作歹,不磕藥不吸毒,但是,他們一直抗拒成為真正的成人——找份正式工作養活自己。於是,2007年的父母,不知多少正面對著三十歲了還無法自立的孩子,養育孩子的責任被迫延長,多少無奈與焦心,卻終是不忍讓孩子強制性的搬離,到了2008出現金融風暴,這種無限延長青少年期賴父母養育的人數,只是更加累增罷了! 

這種無限延長的青少年期,於今,豈是南美開發中國家的個別問題呢?

標籤: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