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靈小憩 > 歷史、政治與社會
如今左派安在?法國篇Ⅰ——電影《聖保羅的鐘錶匠》 陳韻琳
不管政治、文化、社會如何變遷,對自己與後代造成多大的影響,父母還是不改變的支持、愛護自己的孩子,所有的愛所有的痛,也因孩子而顯得深刻,因愛而平靜,也因愛而痛
如今左派安在?法國篇Ⅱ ——電影《寧靜城市》 陳韻琳
苦難仍舊存在,但在寧靜的城市,還有誰看見?
如今左派安在?義大利篇——電影《情留腦海》 陳韻琳
柏林圍牆倒了、蘇聯解體以後,年輕一代導演處理社運學運對抗的角度,開始出現轉變。
如今左派安在?德國篇——電影《替天行道》、《我曾經是炸彈客》 陳韻琳
社會主義瓦解後,左派理想的確深深被打擊,要重新找到制衡資本主義負面性的一股理想力量、需要找到合宜於新時代的理念。
不同地域的激進左派恐怖主義——電影《納達》、《再見,長夜》、《九月的某四天》 陳韻琳
「你們作這一切其實也是基於一個信仰前提,你們信仰的是什麼?」
縫合歷史傷害與家庭裂痕的燦爛人生——電影《燦爛時光》 陳韻琳
馬迪奧的自殺,對尼古拉最大的影響就是,他反省到「尊重對方」跟「棄對方不管」,其實只是一線之隔
關鍵的歷史事件,真的關鍵? ——電影《1208全民開講》 陳韻琳
我們無法僅以「偉大、轟列、影響關鍵局勢」來看待過去曾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,因為歷史事件會不斷依據現今狀況,重新被審視、被檢驗、被詮釋。
柏林圍牆的兩邊 ——電影《西柏林戀曲》與《再見列寧》 陳韻琳
2003年《再見列寧》與2004年的《西柏林戀曲》,恰好是鮮明的對比,它們分別從柏林圍牆的東邊與西邊,來看待柏林圍牆倒塌對時代對人心的深遠影響。
走出上一代的時代傷痕 ——電影《伯爾尼的奇蹟》 陳韻琳
他們放下槍,以足球贏回德國的民族自尊。而馬斯提爾,將溫柔與愛,平撫納粹強權下、不道德的戰敗國下,一個個屈辱受傷卻不能哭的靈魂。
無法控制實驗結果的實驗課 ——電影《惡魔教室》 陳韻琳
他們在中學生涯,面臨著民主時代自由化帶給他們的困惑,他們需要同儕、需要一群人一齊為理想奮鬥,但他們找不到聚合在一起的力量,他們感覺著人人都單顧自己的利益,儘管不滿現狀
納粹真的不會再現嗎?——電影《惡魔教室》 史珮雯
威格‧雷納擅長的是無政府課程,卻被臨時授命在計劃週的期間,教授「獨裁」課程。上課的第一天,許多的學生都認為德國不可能再發生獨裁,因而認為應該要講授納粹以外的課程,為了
納粹時代猶太人的身分與愛情 ——電影《殺手老媽》與《納粹軍官的猶太妻子》 陳韻琳
愛情可以逝去,自我認同與身份價值卻永不可否認。
政治兩極對立時代中的判斷屏障 --電影《父女情》 陳韻琳
政治兩極對立所造成的「政治正確或不正確」,會使身在其情境中的人思維簡單化,因為他們面對的是「是非題」。
永遠的奧許維茲 ——電影《然後是觀光客》 陳韻琳
集中營主要位址已安排成為觀光景點,它不斷的透過各種展覽,帶著觀光客回到那恐怖的殺戮時間,要觀光客永遠不能忘記那段歷史,在這觀光地點,時間彷彿是停止的。
納粹時代猶太人的手提箱與記憶——電影《失落的行李》、《然後是觀光客》 陳韻琳
「記憶」成為處理種族大屠殺議題當中另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。下一代需不需要記住?如何讓下一代記住?如何能在歷史巨輪無法避免的往前推動之際,卻不會遺忘呢?
古老野心的新解——電影《亞歷山大帝》 陳韻琳
究其實,亞歷山大帝這非理性,果真如父親指責的,只因「阿基里斯血緣」而有?還是他深愛父親母親,卻眼見母親因自己而殺了父親,終於讓他不得不受非理性趨迫?
亞歷山大帝史料與電影、藝術 陳韻琳
亞歷山大史料的篩選本身就是一個大學問,因為當時撰寫史書,不僅是用著文學的筆法,甚至有時候會呈現著近似神話的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