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靈小憩 > 標籤 > 導演
【奇士勞斯基】 綜論:沈默的生命見證人 劉鎮歐
《十誡》的每一誡影片都是各自可以成為獨立的單元,而導演奇士勞斯基也動用了不同的演員和攝影師,來賦予此一系列不同的情感、風格、與視野。
【奇士勞斯基】 綜論:訪問奇士勞斯基 劉鎮歐編譯
我覺得自己是波蘭人。更特別的是,我覺得自己是來自波蘭東北部小村莊的人。
【奇士勞斯基】 陌生人在生命中的交織——《雙面薇若妮卡》中的陌生人哲學 陳韻琳
一個陌生人的微笑可能救了你!生命之無上價值,正在愛的一切可能性上。
【奇士勞斯基】 記憶、愛與自由 ── 《藍色情挑》的音樂蘊意 陳韻琳
真正的愛與合一,絕不是壓抑遺忘傷痕與死亡,冷漠也絕不可能達至真正的新生。
【奇士勞斯基】我們真的對他人無能為力?——《紅色情深》導覽 sbf
我們要如何超越過去的負面經驗,真正的饒恕人?真正的被饒恕?我們又要從何尋得勇氣,向著我們明知很可能傷害我們的人,依然有真心、有熱愛?
【塔可夫斯基】承負苦罪的藝術家使命——《安德烈‧魯布列夫》 陳韻琳
塔可夫斯基用戰爭作為苦難議題最沈重的象徵,透過安德烈‧魯布列夫這個藝術家修士入世受苦的心路歷程,從以沈默贖罪、不再作畫向上帝抗議,最終回到上帝面前,為上帝而畫,作為塔
柏格曼與塔可夫斯基的中期電影——《野草莓》與《鏡子》 陳韻琳
柏格曼和塔可夫斯基中期作品主題的驚人的相似性,實在是叫人很驚奇的。不過,他們的電影語彙已經很明顯的走向不一樣的形式,面對童年創傷,態度也很不一致。
【塔可夫斯基】塔可夫斯基的電影終末之語——《犧牲》 陳韻琳
太初有道,上帝以話語創造了這個曾經很完美的世界,也需要透過上帝的道──基督──的代償苦罪,讓人與世界回到起初的完美。
【塔可夫斯基】塔可夫斯基語粹:《雕刻時光》書摘 陳韻琳
藝術是神秘符號,他看起來如同一則啟示、一種無時無刻的殷殷期盼,盼能以直覺、並且一勞永逸的參透世界所有的法則
【柏格曼】尋找救贖的騎士 陳韻琳
柏格曼說:「我對上帝的興趣已經消失了,現在我只對人和人的行為有興趣。」
【柏格曼】愛情能帶來救贖與希望?——《莫妮卡》 陳韻琳
愛情與婚姻,最讓身為藝術家的柏格曼惶惑的,就是為何兩人生活在一起久了,就愈變愈像?這對不時需要驚異感來激發創造靈感的柏格曼而言,幾乎是個災難。
【柏格曼】當我不再相信──《魔術師》 陳韻琳
魔術師的face,是一個暗喻,因為當魔術師將其偽裝的鬍子、眉毛、假髮等全數拿掉,他就從一個擁有超能力的人,變成一個江湖術士
【柏格曼】永不可能的和解──《芬妮與亞歷山大》 陳韻琳
無神論的伯格曼,用了所有的聖經典故,但是將上帝信仰削減成魔術信仰。
【柏格曼】曙光——禮讚女性的《薩拉邦德》 陳韻琳
《薩拉邦德》,是伯格曼送給女性的電影,是存在主義導演息影二十年後,釋放出來的盼望。
【黑澤明】從入世英雄到隱世智者——黑澤民電影中的「完人」主題 陳韻琳
每個藝術家這一生,都會透過他最擅長的藝術形式,環繞幾個對他而言是再重要不過的主題。這些主題,多半都是藝術家最關切的、最想告知世人的、或是藝術家自己最想解開的謎題。
【黑澤明】軟弱與謊言——《羅生門》 Robert
羅生門,是一個殘破的樓房,這環境呈現出許多灰色基調的架構,冰冷且令人心麻。
【法提阿金】在德國的戀戀土耳其 陳韻琳
法提.阿金的電影中關注了德國二代移民的精神心靈問題,以他的背景,他尤其關注土耳其二代移民。
【魏德聖】專訪:在英雄與小人物之間 —從《海角七號》到《賽德克‧巴萊》 陳韻琳
我一直覺得台灣需要一部像這樣子的史詩電影,陳述一個英雄、一個史詩。台灣在很多的國際處境或者是在一個經濟開發的環境方面,都缺乏一個可以追隨的目標。
【魏德聖】聽眾提問:信仰的影響力 —從《海角七號》到《賽德克‧巴萊》 座談整理
這些遺族、這些後代,他們已經被遺忘多少年了,祖先的名字被拿出來講的時候都是在電視、在媒體,都不是在他們的心裡面被重新被叫喚出來。而那一次,他真的感覺到有叫喚他的父親來
【蔡明亮】與蔡明亮對談 Sinner
蔡明亮的電影裡有著一再重複的符碼與鮮明的意象,例如,單調悶沉的車喧、屋裡漏雨的滴答聲響、寂寞的言語與慾望的喘息,裡面穿插著水的滲流、身體的滲流,直到消失與瓦解
| 第一頁 | 1 | 2 | 下一頁 | 最終頁 | 共2頁 |